前几天在正安的时候,朋友就叫我等到玩龙灯后再走,可是我还是因为一些原因先走了。今天是正月初九,正好是出龙的日子,玩龙灯是一个比较热闹的日子。朋友于是给我传了几张图片过来,远在他乡依然能够看到玩龙灯的热闹劲。
玩龙灯其实是由四川传入的,正安县安场镇玩得最火,因为那儿大部分居民都是由民国或是更早时期由四川迁入的。安场镇又是正安县第一大镇,早有黔北小香港之称。所以如今正安县城也把玩龙灯作为了一个春节期间的庆祝项目。
扣人心弦的“咚咚锵”的锣鼓声,“霹雳啪啦”的鞭炮声,和着浓郁的乡土气息,“龙”在这种气氛中起舞。它英姿飒爽,威风凛凛,或摆尾、或越脊、或打滚、或翻身、或盘龙、或串柱、或戏珠,现场一派生机。
正安县附近的各乡镇都办有龙灯或舞狮。从正月初九开始出龙。到十三日陆续有龙灯上街,每天午后街上就人山人海,前来看烧龙灯。十五日一过就收龙,十六日,主家备好酒席,舞龙“参神”挂红,然后将“宝”送入寝室挂在床前。龙灯会也就完全结束了。
玩龙灯的由来,根据史料记载,都是由庙会而起。
耍龙灯的规矩很多,之前要参庙,玉皇大帝就“住”在庙里,因为他“主管农业”,所以一般都在他正月初九生日这天开始出龙。人们在玉皇大帝的尊像前摆好供物,点燃“五谷丰登”,“吉庆有余”的红烛,烧起香火,耍龙领头人叩拜后,天,龙灯起舞。舞罢,把龙擎到水井边,龙头象征性地往水里一扎,表示喝水,饱饮一顿后,便趾高气扬,精神抖擞进城,一直耍到正月十五晚上,耍龙灯人再将龙擎到河边,点起火焰,龙便升腾而起,灵归西天。百姓们借助于龙,除瘟疫,赶邪魔,寄托着自己的希望,求得一年的风调雨顺,人畜两旺,大吉大利。这样,每年的正月里人们都把耍龙灯视为一件大事来抓,而且颇有情趣。
龙灯历来以民间自发组织为主,其中又分为彩龙和火龙两种。彩龙灯分为大小彩龙,大彩龙共九节,身长二丈左右,每耍一节一人,加上耍宝一人,共需要十人;小彩龙只有四小节,每人耍两节,加上耍龙宝一人,共需要三人。彩龙灯是在白天耍,火龙则晚上耍。火龙身长二丈余,共九节,每节都设有油笼,内装灯油或蜡烛,利用离心力,蜡烛在舞龙时随意转动都不倾覆。
舞龙灯时还配有各种水族灯,如鱼、虾、蟹、龟等,解放前每逢二月的文昌庙会(二月初一、二、三这三天)要耍龙灯;天旱时祈雨也要耍龙灯。总之人们认为龙是吉祥的象征,耍龙灯可以风调雨顺,万事如意。